Search

自從疫苗上市開始在其他國家施打後,一直有聲音檢討台灣的鎖國政策,預測各國因為疫苗解封後,台灣將在經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自從疫苗上市開始在其他國家施打後,一直有聲音檢討台灣的鎖國政策,預測各國因為疫苗解封後,台灣將在經濟和政治和經濟上被孤立,我完全不認同這樣的說法。

首先,疫苗的效果、安全性、持久性還有待觀察,它只是現階段最有可能的「解方」,但絕對不是萬靈丹。接種疫苗後武漢肺炎病毒仍然會存在,不會消失,只有接種率達到群體免疫的規模,才能有效控制病毒的傳播。接種率要達到多少才能造成群體免疫?樂觀的預期是 60%,悲觀的預期是 90%,即使是最樂觀的預估值,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達成的目標。

再者,不管有沒有鎖國,台灣早因中國在國際上被孤立,現在因為防疫有成,反而漸漸突破中國的封鎖,滴水不漏的邊境管制是防疫成功的原因之一。「好運」不是天上掉下來剛好被台灣撿到,而是一步一腳印持續的努力,從 18 年前 SARS 疫情後開始不斷累積能量,直到去年長久的準備化為堅實的行動力,一舉克服疫情入侵,這是全體國民集體意識創造的「國家運勢」,根本不是所謂的好運。

最後,經濟孤立根本不會發生。現在台灣是不是正在鎖國?現在經濟有被孤立嗎?網路時代前或許可能因為邊境管制造成經濟孤立,但網路時代後靠視訊會議已經可以取代大部分生意接洽。重點是當其他國家因為疫情封城、經濟活動停止、工廠生產停滯的時候,我們過著正常的生活,不需要因為疫情擔心受怕,經濟活動如常,工廠穩定出貨,研發人員繼續往下一代製程邁進,政府也不需要大幅紓困增加債務,可以說多守住一天,台灣就多拉開一天跟其他國家的差距,多累積一天經濟實力,逐漸達成某個總統候選人的競選口號,只是稍有不同:「病毒進不來,貨出得去,台灣發大財!」

至於出國旅遊已經不是我的願望,我寧願待在安全的台灣看著孩子健康長大,守護他們免於病毒威脅,不希望因為邊境過早解封造成疫情爆發,不能出國觀光無所謂,因為可以保有正常生活的權利,對我而言,這樣就夠了!


「報導指出台灣透過卓越的隔離措施,幾乎滴水不漏的將疫情鎖住國外。但是史丹佛專家表示,疫情最少還要持續半年,封鎖邊界並非長久之計。

該文作者鍾旻(Raymond Zhong)表示,近幾個月來,台灣的生活簡直正常到令人毛骨悚然:『婚禮照常舉行,人們擠滿了職業棒球比賽、大提琴音樂會和夜市。台灣的人口大於佛羅里達,但其Covid-19死亡人數可以用兩隻手計算。』

但是鍾旻質問,台灣的好運能持續多長時間?他指出,自三月以來,台灣收緊邊境管制,獲准入境的人仍然必須嚴密隔離檢疫兩個星期,其中包括台灣公民。『高高的圍牆使台灣免遭感染的困擾,但是如果世界其他地方在進行疫苗接種時放鬆防禦,則有可能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孤立台灣。』」

新聞連結:
https://heho.com.tw/archives/156065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